关键词: 重视培养 阅读兴趣
参考资料:《走出教室、探究自然、放飞梦想》《科学探究既要有激情,更要讲究方法》
我们科学教学的本质是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他们的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好方法。
一、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对自己有疑问的东西总想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解决的办法无非是问老师、家长,或小伙伴们一起议论。在科学课堂上我常常碰到这样爱动脑筋的孩子。比如在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第四节《宇宙畅想曲》探寻外星人教学中,学生对外星人、UFO特别感兴趣,问我“真的有外星人吗?”“他们长什么样?”“UFO来自哪里?”……如果课堂时间充足我会选择一两个问题回答,但大多时侯我会鼓励他们通过去图书馆看书,上网查资料来探个究竟。这样既不打击学生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难题,增进知识。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我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温暖的阳光照进窗口,让学生沐浴知识的阳光。
二、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课堂教学资源
科学学习的目标是探究,它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果我们单单依靠课本知识,凭借实验室里面的标本、教具、课件还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中,对蛋白质的检测,课文没有关于燃烧蛋白质时会产生什么气体的具体说明。学生会觉得比较抽象,很难把握这是一种什么气味。于是我事先让学生课外去查找阅读相关资料,查找到人身上头发中也含有蛋白质。要检测蛋白质成分,了解燃烧蛋白质时产生气体的气味是什么样的气味。学生很容易地联想到人体蛋白质。只要记住燃烧头发时产生气味,就可以拿它作为参照来检验食物中的蛋白质营养成分。这样既易于辨别食物燃烧时发出的气味,又让学生尝试到阅读带来的实验探究的成功,颇有成就感。也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探索科学的奥秘。增长了自信心和求知欲。
三、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新知识不盲目迷信课本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我们科学教师不能只传授科学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果照本宣科,凭借实验室里面的标本、教具、课件教学,这样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会把书本和现实生活脱节,久而久之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也失去兴趣。培养出来的是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读书人。理论的演说者,行动的矮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在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第一节《太阳与太阳系》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教学中,课本沿用老的版本,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没有对这一内容进行修改就进行了第五次印刷。为了让学生明白这里教材有出入。我课前让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对课本产生质疑,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探究找到解决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确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了解相关知识。让他们懂得知识会更新,课本知识有时也要更新。不能盲目迷信盲从课本。让阅读延伸了学生的课堂、课本内容,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让他们尝试挑战课本挑战权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得到升华,更加增强了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意识,探究科学我也能!在阅读中坚定信心,积累经验,逐渐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勤于动脑、动手主动学习。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累,提高思考和联想的能力,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培养科学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提升科学学习效果。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 |
![]() |
![]() |
![]() |
![]() |